月經過量也是???她超量5年拖成子宮內膜癌晚期
子宮內膜癌是什么?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好發于圍絕經期和絕經后女性。子宮內膜癌是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之一,每年有接近20萬的新發病例,并是導致死亡的第三位常見婦科惡性腫瘤(僅次于卵巢癌和宮頸癌)。
其發病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發病率在各地區有差異,在北美和歐洲其發生率僅次于乳腺癌、肺癌、結直腸腫瘤,高居女性生殖系統癌癥的首位。
在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僅次于宮頸癌,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子宮內膜癌原因
子宮內膜癌的原因迄今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子宮內膜癌根據發病機制和生物學行為特點可分為雌激素依賴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賴型(II型)。
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絕大部分為子宮內膜樣癌,少部分為黏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賴型子宮內膜癌包括漿液性癌,透明細胞癌等。
月經超量5年不重視,硬是拖成了癌癥!
有些女性朋友每次來月經的時候,失血過多造成氣色不好,身體也感覺沒力氣。尤其在中年女性當中,臨床上對這類癥狀也是經常會遇到。
千萬別小看“大姨媽”量多的現象,因為月經過量如果拖延治療的話,也可能會導致子宮方面的癌癥。這樣看來,月經過量也是病,一起看看一位女士的經歷,她超量5年拖成子宮內膜癌晚期。
專家提醒,更年期女性月經不調,首先要鑒別是功能性子宮出血還是器質性病變。
林女士在40歲那年發現自己的月經量突然增大了,聽朋友說可能是更年期癥狀。誰知在接下來的5年里每次“大姨媽”量都非常多,而且還伴月經紊亂。
3個月前,她出現了月經干凈兩三天后再次陰道流血的癥狀,且出血比較多。直到上周,林女士發現下腹部摁起來有點兒疼,那天下午她在家上廁所時因陰道出血過多突然昏倒,送醫后發現,已經患上子宮內膜癌,且是三期。
近日,林女士已經做了子宮內膜癌手術,術中發現子宮內膜腫瘤已侵犯子宮表面。醫生遺憾地表示,其實早期各種癥狀都在提醒林女士身體異常,她的癌癥就是拖出來的。
醫生表示,子宮內膜癌患者中,月經紊亂、量多者是正常婦女的3倍。月經不調多由于卵巢不能正常排卵引起,因此也不能正常產生孕激素,是有可能引起癌變。
而更年期女性月經不調,首先要鑒別是功能性子宮出血還是器質性病變,但正常的子宮內膜在1.2~1.4厘米,一旦超過1.4厘米就有可能發生癌變。其癥狀除不規則陰道出血外,還可能伴有腹痛、腰痛等不適。
婦科醫生提醒,女性40歲后應防子宮內膜癌。它是女性三大惡性腫瘤之一,超過90% ~95%的子宮內膜癌都發生在40歲以上,因此40歲后要重視婦科檢查。
然而,在體檢或是門診中,不少女性因擔心檢查時疼痛或是害羞,經常放棄婦科檢查,錯失了早期發現子宮內膜癌的機會。
其實,這類檢查并沒有太大痛苦,只需用宮腔細胞刷在宮腔內轉幾圈,細胞就會被取出來了,可篩查子宮內膜癌,而且宮腔細胞刷的粗細和探針是一樣的,在門診中就能完成,無需麻醉和住院。
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
因子宮內膜癌病因尚不明確,目前尚不能預防其發生,因此,重點應放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上。對絕經后出血,更年期月經紊亂應注意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對年輕婦女月經紊亂治療無效者,亦應及時做B超檢查和子宮內膜檢查。
女性平時應當多注意日常保健,從月經量多少也可以判斷自己的健康狀況。月經過量也是病,這一點值得所有女性朋友們重視,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以免給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改變生活習慣,節制飲食,加強鍛煉,通過控制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富貴病”的發生減少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
焦作同濟婦科醫院 正規貼心好平臺
健康熱線: 0391-2128 999
地址:焦作市解放中路78號
據說
長得好看的都點贊了呢!
關注焦作同濟婦科醫院公眾號
有問題,直接咨詢
病情因人而異,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請您一定到專業正規醫院,接受醫生的診斷與治療。瑞安人流醫院提供網絡咨詢預約平臺,可以向在線醫生咨詢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