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姑娘乳房長出9個腫瘤!她的這個壞習慣為所有女人敲響警鐘!
乳腺纖維腺瘤是由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兩種成分混合組成的良性腫瘤,好發于青年女性,與患者體內性激素水平失衡有關。對本病的認識還有腺纖維瘤、腺瘤之稱,是由于構成腫瘤的纖維成分和腺上皮增生程度的不同所致。
當腫瘤構成以腺上皮增生為主,而纖維成分較少時稱為纖維腺瘤;若纖維組織在腫瘤中占多數,腺管成分較少時,稱為腺纖維瘤;腫瘤組織由大量腺管成分組成時,則稱為腺瘤。
上述三種分類只是病理形態學方面的差異,其臨床表現、治療及預后并無不同,故統稱為纖維腺瘤。
乳腺纖維腺瘤好發于乳房外上象限,呈圓形或卵圓形,臨床多見1~3cm,生長緩慢,妊娠或哺乳期時可急驟增長。
極少數青春期發生的纖維腺瘤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直徑可達8~10cm,稱為巨大纖維腺瘤,仍屬良性腫瘤。纖維腺瘤惡變成纖維肉瘤或乳腺癌者極少見,不到1%。
23歲的姑娘孫麗麗(化名)個性要強,有什么不開心的事都悶在心里。最近她覺得胸部有刺痛感,到醫院一查,雙側乳房竟長了9個腫瘤!
醫生說,導致孫麗麗長出乳腺腫瘤的一個重要誘因就是:平時愛生悶氣!
半年前,孫麗麗在乳房處摸到一個“硬物”,綠豆大小,由于不痛不癢,便沒放在心上。
上個月,孫麗麗感覺左胸時不時有針刺般的刺痛感,隨著例假快來似乎加重了。她想到自己摸到的“小腫塊”,又聽說同事患了乳腺癌,愈發惶恐不安,弄得工作上心不在焉,生活也悶悶不樂。
7月中旬,孫麗麗向單位請假,戰戰兢兢地來到醫院。彩超檢查發現,孫麗麗不僅患有乳腺增生,雙側乳房還有9個腫瘤!左側5個,右側4個,腫瘤的直徑接近2厘米,其他的直徑大小也都在1厘米左右。
孫麗麗頓時緊張不已。醫生初步判斷是乳腺纖維腺瘤,由于直徑較大,需手術治療,再病檢判斷性質,通過微創清除了瘤體。孫麗麗拿到“全都是良性乳腺纖維腺瘤”的病檢報告,這才松了一口氣,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乳腺癌,真的有遺傳嗎?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青年女歌手姚貝娜,都是因乳腺癌去世。對于那些家族有癌癥史的人來講。難道,乳腺癌真的有遺傳性嗎?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乳腺癌發病顯示出家族聚集的特點。如果一名患者患了乳腺癌,其后代發生此病的風險是常人的1.5~3倍。如果一個家族中不止一人患有乳腺癌,就應當懷疑是否有家族遺傳相關性乳腺癌。
專家介紹,根據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乳腺癌指南公布的乳腺癌高危險因素,有以下7點,分別是
1. 肥胖。
2. 高雌激素水平。
3. 多發的乳腺良性疾病。
4. 外源性的雌孕激素治療。
5. 個人腫瘤病史及親屬(父母及親兄弟姐妹)患有乳腺癌。
6. 生殖性因素:月經初潮<13歲,絕經>50歲;未育或不育;妊娠>35歲。
7. 生活方式:吸煙及酗酒;常值夜班或日夜顛倒的生活。以及放射性物質接觸。
除了遺傳,還有個重要誘因
除了遺傳因素,長期心情抑郁也可能是導致乳腺癌的誘因之一。新聞中的孫麗麗,就是因為愛生悶氣、精神壓力大,加上長期熬夜、愛吃油炸食品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內分泌失調,從而誘發乳腺纖維腺瘤。
有很多乳腺癌女患者性格內向的,遇到難過的事情往往壓抑心情,不懂得抒發。心情會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引起或加重疾病的發生。
平時沒有任何癥狀體征、及無乳腺癌高風險因素的人:在20~40歲,每1~3年一次就診體檢,行雙側乳腺B超;40歲以上就需要1年/次就診體檢,并行乳腺鉬靶和雙側乳腺B超檢查。
既往有胸部放療史、或有乳腺癌家族史、或基因傾向但無任何癥狀的人:小于25歲,每年1次就診體檢;25歲以上,每半年到一年一次就診體檢,每年一次行乳腺鉬靶和B超,聽從醫生的建議也可以考慮進一步行乳腺MRI。
溫馨提醒
女性乳腺癌的發生機制尚不明確,可能是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
因此,預防乳腺癌應從多因素、多途徑考慮,積極探討乳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如基因檢測,避免接觸輻射及其他有害環境,適度體育鍛煉,健康飲食等。
焦作同濟婦科醫院 正規貼心好平臺
健康熱線: 0391-2128 999
地址:焦作市解放中路78號
據說
長得好看的都點贊了呢!
關注焦作同濟婦科醫院公眾號
有問題,直接咨詢
病情因人而異,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請您一定到專業正規醫院,接受醫生的診斷與治療。瑞安人流醫院提供網絡咨詢預約平臺,可以向在線醫生咨詢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