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二胎三個月,子宮差點掉出來!
沒關注?伸出手指點這里---
值此“雙11”活動期間
焦作同濟婦科醫院為各位小伙伴們提供的是
關愛健康援助活動
全套婦科檢查“雙11”活動價38元!
有想要了解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錯過此機會喲~
大家可以通過撥打下方健康熱線或者聯系微信公眾號獲得此優惠資格
下面進入每日健康知識講堂吧~
要說懷孕一定是一個家庭很開心的事
但這位媽媽的孕期卻充滿驚險!
懷二胎三個月,子宮差點掉出來!
35歲的林女士迎來了二胎,兩個月的時候,林女士感到下腹有墜脹感,一塊紅棗大小、紅紅軟軟的球狀物從陰道里掉出來,把她嚇壞了。最開始,林女士還能在晚上睡覺時用手將脫垂物塞回去,但時間一久,就塞不回去了。
三個月的時候,林女士的脫垂物越來越嚴重,她趕緊去婦科就診。檢查后判斷,林女士陰道的脫垂物正是子宮。
懷孕才三個月,
子宮竟然從肚子里掉出來!
林女士和家人著實嚇到了!
隨后,醫生為林女士放置了子宮托保護胎兒,加上對癥治療,情況明顯改善。
這還是小編頭一遭聽說懷著孕才三個月,子宮就掉出來的情況!而醫生卻說,導致林女士子宮脫垂的原因在于,她在生完第一胎的時忘了關鍵的一步盆底肌肉康復,以至引起了盆底功能障礙!
盆底功能障礙,嚴重會導致流產!
盆底功能障礙是什么?
咱先來打個比方
一個籃子,里面放了一個大西瓜,當吊了十個月之后把西瓜放下來,籃子一般會如何呢?籃子可能已經被大西瓜給撐大了。
其實女性的盆底就像這個籃子,在會陰肛門處托起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器官,維持性生活快感、排尿動作、排便等多項生理功能。正常人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因為激素的改變,孕期站姿和坐姿不正確,分娩過程中的肌肉牽拉損傷,不可避免地對盆底肌肉造成損傷,導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礙。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盆腔支持結構缺陷或退化、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一組疾病。主要表現有子宮脫垂、尿失禁、反復感染,嚴重者可致不孕、流產。無論頭胎采用何種分娩方式,懷孕和分娩過程中都會使得盆底功能受損。
二胎媽媽,孕前一定別忘盆底功能檢查
經歷了婦科手術、妊娠、分娩的女性,不管順產還是剖宮產,都會對盆底的肌肉、纖維、筋膜造成損傷。當懷二胎時,子宮再次承重,胎盤的重量壓在盆底肌肉上,引起盆底肌肉松弛,難以支撐子宮時,子宮便掉了出來。雖然子宮脫垂短期內對胎兒沒有影響,但是若不及時處理,就有可能造成感染,甚至流產。
生育二胎者,尤其是30歲以上的女性,若在當年生第一胎后未做盆底的評估,要想懷二胎時,首先得做好盆底功能的檢查以及肌肉康復訓練。
據了解,我國已婚女性中有45%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生活質量低下的情況,卻未給予足夠重視。
治療黃金期:產后42天評估干預
林女士回憶道,早在生完第一胎時,自己就察覺小腹有下墜感,性生活時陰道變寬變短、疼痛感明顯,性生活質量不如從前。但她以為只是月子沒坐好,沒有就醫。
如果女性產后恢復得不好,盆底功能障礙持續存在,就會引起子宮、直腸、膀胱脫垂,性生活障礙,反復泌尿感染等一系列疾病,還有可能導致將來壓力性尿失禁、糞失禁,在咳嗽、大笑、上樓梯、抱孩子或者跳繩時尿濕褲子,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多數女性的盆底肌肉在分娩后6-8周恢復正常,因此產婦應在產后的42天進行盆底肌肉肌力評估,做三維超聲波,了解直腸、肛門、子宮的活動度。若發現盆底肌肉出現了病理性改變,則要及時干預,有意識地做康復訓練。
盆底狀況如何自我判斷?
首先是病人可自我感知,是否有小腹下墜感,有時伴小便不利?是否總是覺得后腰有陣痛或酸痛感?這些情況在站立過久或勞累后癥狀明顯,臥床休息則癥狀減輕?像盆腔脫垂的問題,輕度時一般無特殊癥狀,重度時才會自覺有東西(腫物)從陰道脫出。
因此,靠譜的辦法還是到醫院做個盆底功能檢測。檢測時,在陰道內放置肌電探頭,醫生、病人能從監視器的屏幕上看到盆底肌肉的收縮,子宮、陰道前后壁有沒有萎縮、松馳、脫垂或者膨出等,檢測陰道壁肌肉收縮好否,盆底肌肉能否帶動陰道壁,并可進行功能損害狀況的輕重分度。
溫馨提醒
除了注重盆底康復,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動作是新媽媽或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都應該避免的。便秘、長期下蹲姿勢、拎重物、慢性咳嗽等,都是盆底功能障礙的高危因素。這些情況的共同特點,就是長期腹壓增加。
還要提醒新媽媽,不要用肚子墊著孩子。有的媽媽產后肚子大,會偷懶把孩子放在大肚子上,好像很舒服。其實對于產后盆底肌受損的新媽媽來說,這也是導致壓力性尿失禁的潛在因素。
焦作同濟婦科醫院 正規貼心好平臺
健康熱線: 0391-2128999
地址:焦作市解放中路78號
據說
長得好看的都點贊了呢!
關注焦作同濟婦科醫院公眾號
有問題,直接咨詢
病情因人而異,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請您一定到專業正規醫院,接受醫生的診斷與治療。瑞安人流醫院提供網絡咨詢預約平臺,可以向在線醫生咨詢您的情況。